一般在幼苗的扎根期至生長期(即 5~6 月)多施氮肥,要掌握好施肥濃度,否則會發(fā)生“燒苗”現(xiàn)象;木質(zhì)化期(7~8 月)多施磷肥、鉀肥。
施肥的關鍵技術環(huán)節(jié)是 8 月中旬以后停止施氮肥,否則造成
白蠟苗木木質(zhì)化程度低,難以越冬。
野生的
白蠟林下,常有天然下種的自生幼苗,每年春季挖取 2~3年的野生苗也可以直接造林。
7. 整形修剪
白蠟的主要觀賞點是樹皮和枝干,整形修剪過程中應以培養(yǎng)通直的主干為目的。及時去除枝干上無用的萌蘗,以免影響觀賞效果。
白蠟落葉喬木,是中國國家二級珍貴樹種,也是中國東北林區(qū)中主要的次生林樹種。園林中可植作園景樹或行道樹,樹形好者可為孤植樹做觀賞用。
1. 形態(tài)特征
白蠟屬落葉喬木,高達 30m,樹皮灰褐色,縱裂。幼枝紫褐色,有棱,無毛。頂芽長卵形,微有棱,芽鱗紫褐色,有緣毛。葉片倒卵形至長倒卵形,長 7~19cm ;寬 3~11cm,頂端短鈍尖或短突尖,基部窄圓形或耳形,葉緣 7~10 對鈍齒或粗齒,幼時沿脈有毛,后漸脫落,側(cè)脈每邊 7~11 條 ;葉柄長 2~8mm,無毛。雄花序生于新枝下部,長5~7cm,花序軸近無毛 ;花被 6~8 裂,雄蕊通常 8~10 ;雌花序生于新枝上端葉腋,長約 1cm,有花 4~5 朵,通常只 1~2 朵發(fā)育,花被 6 裂,花柱短,柱頭 3 裂。殼斗杯形,包著堅果 1/3~1/2,直徑 1.5~1.8 cm,高 0.8~1.5cm,殼斗外壁小苞片三角狀卵形,呈半球形瘤狀突起,密被灰白色短茸毛,伸出口部邊緣呈流蘇狀。堅果卵形至長卵形,直徑1.3~1.8cm,高 2~2.3cm,無毛,果臍微突起;ㄆ 4~5 月,果期 9 月(圖8-5,見彩圖)。
2. 分布范圍
白蠟主要分布于東北、內(nèi)蒙古、華北、西北各地,華北亦有少許分布。朝鮮、日本、蒙古及俄羅斯均有分布。垂直分布在大興安嶺、小興安嶺海拔 200~800m,河北 800~2000m 的地區(qū)。國內(nèi)東北分布最多,是天然林中的優(yōu)勢樹種,在防護林、用材林、經(jīng)濟林、薪炭林、國防林中均占有顯著地位。
3. 生長習性
白蠟喜溫暖濕潤氣候,也能耐一定寒冷和干旱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在酸性、中性或石灰?guī)r的堿性土壤上都能生長,耐瘠薄,不耐水濕。
根系發(fā)達,有很強的萌蘗性。
白蠟種子發(fā)芽的適宜溫度為 25~30℃,15℃時發(fā)芽緩慢,30~35℃時發(fā)芽最快,但幼芽細弱。莖葉生長適宜的白天溫度為 23~30℃,夜間溫度為 15~18℃ ;溫度高于 35℃或低于15℃生長緩慢。
白蠟對環(huán)境有廣泛的適應力,能適應南由華中地區(qū)直至東西伯利亞﹣56℃,乃至﹣60℃的低溫,在中國分布于年均溫﹣3℃以上,年降水量 500mm 以上的地區(qū)。
4. 播種繁殖
。1)圃地的選擇及整地 整地做床從 9 月中旬開始 , 整地深翻30cm,揀出草根、石塊,春播在秋翻后于翌年春耙地,每 667m2 施有機肥 1.5t。翻地時進行土壤消毒,每 667m2 施 4kg 硫酸亞鐵 ;防治地下害蟲,每 667m2 可施 2.5kg 辛硫磷。然后每平方米施入腐熟好的農(nóng)家肥 5kg,做高 20cm、床面寬 1.1m、步道 40cm 的床。為防治苗木病害,每平方米用 40% 多菌靈 800 倍液噴灑床面,用藥 5 天后播種。
育苗地要選擇在地勢平坦、排水良好、土質(zhì)肥沃、pH5.5~7.0、土層厚度 50cm 以上的沙壤土和壤土。
。2)選種及處理 選擇結(jié)種盛期、密度大、樹干通直、林齡一致、無病蟲害林分作為采種的優(yōu)良林分。
9 月中旬待種子完全成熟時進行采種,
白蠟種子成熟后一般自然脫落到地面,對未脫落的種子震擊樹干,讓其脫落,然后地面收集,收集的同時去除發(fā)育不飽滿、有蟲眼的種子。
推薦新聞: